在數位科技發達的現在,經營一個品牌有大量的工具可以使用,但若倒回幾十年前,當資訊流動的速度緩慢,要建立一個廣為人知的品牌需要長時間的累積,才有機會站穩腳步,獲得大眾的認可,我們所熟知的許多國民食品品牌都是如此。然而經過年代的更迭,相同的品項也開始有不同的創新品牌誕生,這些老字號品牌看似仍佔據通路主力、擁有穩定的銷售,卻也面臨了品牌逐漸從成熟期走向衰退的分岔路,隨著新勢力茁壯,客群平均年齡上升,品牌應該如何找出解方,創造新的成長高峰,「數據」是關鍵。

成熟期是穩定還是遺忘的開始?

產品生命週期(Product Life Cycle)可以分為導入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四個階段,在每個階段,品牌需要執行不同的策略,以確保產品可以持續成長。而品牌生命週期與產品生命週期密切關聯,不同的是品牌生命週期推進歷程更不容易、也更加漫長。

產品生命週期曲線

不論是任何產業、類型的品牌都會經歷這四個階段,而本篇我們將聚焦在「功能性品牌」的成熟期轉型。功能型品牌(Function-Oriented Brands)是一種以產品效能、品質穩定性與實用價值為核心溝通主軸的品牌類型。它們不一定有強烈的情感連結、風格識別或社群話題性,但通常在「實用性」、「信賴感」與「通路覆蓋」上具備長期優勢。代表食品飲品、生活用品、金融到通路品牌都屬於這類型。

功能型品牌在進入成熟期時,因為以上的幾個特性,常會面臨幾個問題。

1.品牌溝通疲乏:當品牌經歷了長時間的累積,在大眾心中已有既定的印象,對於消費者來說,有可能是一種信賴感,但同時也有可能覺得品牌較為過時,特別是對於追求創新的年輕族群來說,更可能因此選擇其他品牌。即便有投放廣告,也因為溝通素材缺乏情感連結,無法打動年輕族群。

2.消費者距離感:功能型品牌的產品通常在眾多通路的覆蓋性高,在量販、超商等大型通路都有著一定的市占率,但消費者選擇這個品牌的產品大多是出自於「習慣」而非「情感認同」,品牌缺乏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,當有替代性品牌出現時,消費者就可以轉而選擇其他品牌。

3.新客來源少:因為大多人購買此品牌的原因是出自於習慣,因此對於新客來說,可能就缺乏一個購買的誘因,在這個情況下,消費者可能就會本能的選擇對自己更有吸引力的品牌,對品牌來說就會造成新客來源少的問題;即便是舊客,品牌也難以掌握買者行為及輪廓,對於後續再行銷難以有效推進。

在品牌老化前,創造新的成長曲線

即便是品牌目前處於銷售額穩定的狀態,但當消費族群年齡老化,停止吸引新客,品牌走向衰退是必然的。因此品牌應該持續推進品牌的成長,從成熟期起跳,創造新的成長曲線。功能型品牌面對老化時,有幾個關鍵解方。

1.開發新市場新客源

首先是開發新市場,這裡的新市場主要是指開發新客源。當品牌的消費者年齡漸長,若是無法吸引到年輕族群購買,在市場上就無法持續吸引新客。因此品牌應積極透過不同行銷活動,提升年輕族群對於品牌的關注度及討論度,進而吸引他們購買,讓品牌可以持續增長新客。

2.更新品牌價值、形象

許多品牌在大眾心中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形象,大多數老字號品牌在年輕族群心中都會有產生「老」、「過時」的印象。為了扭轉,品牌可以從品牌定位著手,包括產品包裝、品牌視覺等,注入新的活力,不但可以引起話題,更可以吸引對於視覺更重視的年輕人的關注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在強調「功能」之餘,強化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結,加深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。

3.強化與消費者關係

過去不論是傳單或是電視廣告,都是由品牌向消費者的單向傳播,但想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情感連結,需要更多的雙向互動。從實體的活動舉辦,到線上社群的互動,品牌應該轉向與消費者之間雙向的互動,例如在邀請消費者加入品牌好友之後,定期推播任務型活動,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,而不再僅提供促銷資訊,自然而然,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就不再只是「習慣」而是有認同感、有價值的品牌。

品牌有三個不同的方法可以幫助在成熟期之後繼續創造成長曲線

數據驅動品牌轉型

為了更好的解決品牌老化的問題,首先要了解品牌目前在市場的現況,方法有很多,而「發票數據」是一個很好的洞察工具,因為發票數據可以完整的反映出消費者輪廓及真實的消費行為。對於品牌來說,除非是在自身的電商或是實體通路發生的消費,在第三方電商及實體通路的販售,品牌是無法掌握實際的消費數據的,這會造成品牌難以掌握消費者輪廓、行為、以及各通路的特點。對於想突破穩定的品牌來說,無疑是瞎子摸象。

1.發票數據洞察消費者輪廓及行為

通過發票數據,品牌可以從人、貨、場三個維度掌握消費者實際銷售狀況。品牌必須先了解目前的買者輪廓,包括年齡、性別、品牌移轉狀況等,了解買者年齡,可以幫助品牌了解品牌是否真正面臨消費族群老化的狀況,並進一步了解品牌的新客佔比,是否有明顯下降的趨勢,下降是因為市場整體對於此品類的需求下降,又或者是買者其實已轉移至競品品牌了。同時,若是買者年齡確實有老化的狀況,是否是品牌在年輕族群的曝光高但轉換低,此外,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在不同通路的消費者輪廓以及消費行為,這可以幫助品牌在後續制定相關鋪貨策略。

2.分眾行銷吸引新客、留住舊客

有了發票數據帶來的數據洞察之後,品牌對於目前新、舊客、競品客佔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,接下來可以開始針對吸引新客及競品客投放廣告,例如 Meta Ads 或 Google Ads。許多品牌在投放數位廣告的時候,有兩個常見的困境,一是光靠廣告後台的數據(如觸及率、點擊率)難以掌握廣告實際帶來轉換成效;二是無法掌握廣告溝通素材是否有效。通過 invosData 的發票數據和 Meta 廣告的數據串接,可以幫助品牌有效掌握每一檔廣告帶來的線上及線下轉換成效,同時可從中了解到不同的廣告素材帶來的成效差異,進而調整及優化廣告策略,有效吸引新客及競品客。

有了針對吸引新客的策略之後,品牌亦需要深化與既有客群的關係。不論品牌是否有 CRM 系統,都應該進行會員經營,而將實際買者納入會員體系是關鍵。品牌可在發票存摺 App 建立發票回饋任務,透過提供買者「金幣」或其他回饋,讓實際買者轉為品牌可識別的會員;或是通過加入好友就提供小回饋,如抽獎活動等,以誘因吸引買者成為會員,完善品牌的會員名單,以進行後續的再行銷活動。

發票數據可以幫助品牌掌握消費者輪廓及行為,之後進一步針對新舊客執行不同策略

品牌成熟不等於安穩,懂得轉型才是進化

品牌從導入期、成長期走向成熟期,是一段艱難而充滿決策的道路,品牌建立了一定的價值,和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係,對於品牌而言,成熟後不盡然等於安穩,也不盡然走向衰退,善用建立已久的既有價值,將其再定義、再進化,不斷創造與消費者之間更深的信任與連結,才是品牌能持續成長的關鍵。

對於功能型品牌來說,消費者大多已對品牌有強烈的信任感,信任產品的功能及品質,因此品牌不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,更重要的是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「連結」,讓自身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不再是「習慣」,而是有更深的情感連結。品牌需要在的不再是品牌及產品的「功能」,而是品牌的獨特性與價值。透過發票數據,品牌可以掌握真實消費者輪廓及行為,唯有了解消費者,才能更深化與消費者的連結,不僅是建立與舊客之間的情感連結,更是打入新客、競品客的內心,只有如此,才能幫助品牌在從成熟期走向衰退的分岔路上,成功轉型,創造下一個突破性成長。

立即與我們聯繫

歡迎聯絡我們,讓引客數據為您掌握更多即時顧客動態與消費市場情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