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,企業及品牌致力於尋找理想客戶(Ideal customer profile, ICP),但你有沒有想過,在這反面存在的另一個問題:誰不是你的客戶?
有一群人,他可能追蹤了你的粉絲專頁、進入你的官網瀏覽了大量產品,但他就是不買。這些人不但會消耗資源、干擾分析指標,甚至讓你的行銷與銷售團隊陷入無效循環。這聽起來很不妙對吧?但其實解方很簡單——用數據定義出你的負面人物誌(negative personas)。
什麼是負面人物誌?
我們都知道,人物誌是根據目標客群的詳細資料模擬出的潛在客戶樣貌,是品牌在制定行銷策略時的重要元素之一。負面人物誌則相反,品牌可以根據數據解析看出他們不適合品牌、產品或商業模式。以下幾種類型的消費者,可能就會被品牌視作負面人物誌:
- 高參與度但低購買意願:這類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與品牌互動、點擊廣告,甚至會時常訪問官網,但在實際購買過程中轉換率極低,造成廣告成效誤判。
- 價格敏感型:只購買一次且退貨率或流失率高,或是只在促銷期間購買,這類消費者拉低 LTV 的同時也導致品牌的獲客成本升高。
- 需要大量支援:這類消費者可能會詢問大量問題、客訴,甚至要求退費等,消耗營運資源。
透過找出負面人物誌,品牌可以反向重新定義出更精確的人物誌,進而將資源投入在轉換率高、LTV 長的消費者身上,那麼品牌可以如何進行這項作業呢?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工具。

品牌該如何透過數據定義負面人物誌?
為什麼數據會是定義負面人物誌的關鍵?品牌在推出產品時會有預設的購買族群,但實際購買者往往和假設存在落差,通過數據,品牌可以驗證產品的實際購買者究竟是誰、購買數量和頻次等消費行為,篩選出轉換率高、LTV 高的消費族群,進而在後續制定更加精確的行銷及銷售策略。
那麼要從哪裡得到這些數據呢?除了通過既有的 CRM 系統、網頁和 EDM 成效分析以外,還可以通過發票數據進一步得到消費者實際購買數據資料。 透過發票數據,品牌可以掌握:
- 實購行為:有哪些人是點擊了廣告卻沒有實際購買的?
- 通路比較:消費者在各個通路的消費行為為何?哪些通路是鋪了貨銷售狀況卻很差的?
- 忠誠度:哪些消費者是買一次就消失的?
- 地區性與價格敏感客群:透過地區和價格分佈進行分析,排除非核心市場區域的低價消費者。
掌握了以上幾個指標後,品牌可以完整定義出負面人物誌。
負面人物誌如何優化行銷策略?
有了負面人物誌,品牌可以將目光更聚焦在高價值、高潛力的受眾身上,對於行銷策略的制定,更能提供有憑有據的優化方向。
1.精準排除低價值受眾,提升廣告與資源效益
對很多品牌來說,許多廣告及行銷資源的浪費往往來自投放給「看似有興趣實則從未轉換」的對象。通過發票實購數據,品牌建立出負面人物誌,辨識出這些「假熱絡」的受眾。這些只點擊廣告但從未購買,或是只在促銷時一次性消費的消費者,將他們排除於廣告或是 EDM 等再行銷名單,可以有效地提升 ROAS ,降低 CPA,將行銷資源投資在真正具有價值的客群上。
2.動態分眾與內容優化,提高轉換命中率
負面人物誌可以幫助品牌知道「誰不值得經營」,進而反向推出「誰值得投入」。將這些資料整合至 CRM 之後,品牌可以根據客戶行為調整 lead scoring 模型,自動將低轉換、低忠誠度的族群減分。再進一步針對高價值族群的實際行為分析內容成效,優化內容策略及訊息設計,將行銷資源集中於高潛力、高 LTV 的受眾,提升整體轉換率及回購率。
3.建立自動化流程,持續優化成效
過去行銷常依賴 cookie 或點擊率判斷成效,但這些數據無法反映真實購買行為。通過發票實購數據與其他行銷工具整合,品牌以「實際購買」作為轉換依據,辨識出負面人物誌。根據消費者行為進行自動化流程調整,例如將無轉換或一次性消費者自動轉入不同旅程或冷卻機制,進而強化正面人物誌輪廓,幫助品牌在行銷策略上更精確及快速。

行銷不能只靠感覺,數據是品牌制定策略的重要依據
通過發票實購數據,品牌辨識出負面人物誌,篩選出消耗資源的低價值受眾,進而反向推出對品牌營收成長可以帶來正面影響的正向人物誌,這不僅讓品牌知道「誰是我的買家」,更能將資源精準地投資在對的人身上,讓行銷資源發揮最大的功效。
你也想通過發票數據精確掌握你的買家嗎?立即聯絡我們,讓引客數據用巨量發票實購數據,帶你洞察消費者,達到營銷成長最大化。
立即與我們聯繫
歡迎聯絡我們,讓引客數據為您掌握更多即時顧客動態與消費市場情報。